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當前,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的設立為生態保護注入不竭動力,生態保護成效明顯、旗艦物種種群數量得到恢復、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生態功能持續向好;同時,積極探索保護優先、合理轉型的機制模式,近5萬社區居民參與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國家公園建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的過程中,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行列中、共享“最美國土”成果?如何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國家公園建設下一步將如何實現全面推進?就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陽志云。
記者:您參與了非常多與國家公園相關的科研實踐工作,擁有豐富的野外調查經歷。請您結合個人工作經歷,談談對我國“最美國土”的真實感受,以及為什么國家公園建設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歐陽志云:自我國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以來,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等部門的部署和支持下,我與團隊及其他合作單位開展了國家公園空間布局研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等系列工作。在這些工作過程中,我實地考察了百余處自然保護地,近期剛從珠峰、岡仁波齊等國家公園候選區考察回來。野外調查經歷讓我有幸領略了我國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珍稀的野生動植物、珍貴的自然遺跡和獨特壯麗的自然景觀,也看到了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下美麗中國建設的顯著成效。
人與自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二者相互依存。國家公園體系匯集了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生物多樣性最富集、自然遺產最精華、自然景觀最獨特的區域,是“最美國土”的代表,承載著為子孫后代留下珍貴自然資產的使命、讓公眾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愿景。
國家公園全民共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國家公園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目的是確保其代際共享和傳承。中國很大,有很多生態地理區,不同的地區分布有不同的代表性生態系統和物種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與遺跡,比如三江源的高寒草原與藏羚羊、東北地區的針闊混交林與東北虎豹、西南山地的大熊貓、海南島的熱帶雨林與海南長臂猿、張家界的砂巖峰林地貌、西藏珠峰的全球最高山峰等等。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發展最寶貴、最基礎的資源,國家公園將我國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和物種保護起來,為我國乃至全人類后代共享,為他們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其二,國家公園是水庫、碳庫、錢庫、糧庫,是我國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地,不僅為我們當代發展提供清潔的水資源、清新的空氣,還具有重要的碳匯、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惠及全國人民,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公園還能夠提供優質的生態物質產品,比如茶葉、藥材、蜂蜜等,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綠色產品,還能為當地居民帶來經濟效益。
其三,國家公園保護了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涵蓋的自然景觀獨特美麗,是當代人和子孫后代親近自然、欣賞自然、了解自然的最佳場所。
記者:國家公園是踐行“兩山”理念的最佳區域,其中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重要抓手。以第一批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為例,請分享一些通過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實現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
歐陽志云:國家公園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最佳區域,可以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生態物質產品、調節服務產品和文化服務產品。這些生態產品不僅是生態財富,還是經濟財富和社會財富。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就是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由政府與公園管理局指導,將生態產品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造福當地居民。
將國家公園的生態產品轉化為經濟效益,一要明確生態產品的類型與清單,每個國家公園均有具地域特點的生態物質產品、調節服務產品與文化產品,調查編制生態產品清單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前提。二要開展生態產品的價值核算,為生態產品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提供依據。三要培育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通過技術升級提升生態物質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通過生態保護修復提高生態調節產品的供給能力,通過“自然+文化”的創意增強文化產品品質,充分挖掘國家公園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四要打造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品牌,制定標準,提高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市場認可度以及品牌效應與產品的溢價。五要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制定與國家公園調節服務產品貢獻相稱的差異化補償標準,體現生態調節服務產品貢獻越大、生態補償越高的公平性。六要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利用國家公園的美學價值、景觀價值設計生態旅游產品,鼓勵當地百姓參與其中,通過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入股分紅,或者發展成為導賞員、講解員等,讓當地居民從國家公園建設與發展中獲得經濟效益。
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方面,首批5個國家公園均作了大量成功的探索。比如,武夷山國家公園通過園內外差異化補償、景區林地入股分紅等方式保障林農權益,實現98.9萬畝集體林地有償使用管理;三江源國家公園通過開展野生動物與家畜爭食草場補償試點、推行生態管護“一戶一崗”制度等方式增加牧民收入,緩解草原放牧矛盾問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采取土地產權置換的方式探索生態搬遷模式,將位于核心保護區內需遷出社區的集體土地給予補償后回收調整為國有土地,整合園區外海南農墾集團等國有土地,遷入后置換調整為集體土地,實現對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集體土地的統一管理。首批國家公園吸納近5萬名居民擔任生態管護員,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發展文旅、康養等環境友好型產業,培養生態導賞員、講解員,提供環衛工、觀光車駕駛員等崗位,帶動了居民致富。
記者:國家公園是我國實現旗艦物種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的核心區域。您認為有哪些有效渠道可以讓更多的企業、社會組織與公眾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怎樣讓更多人感受到萬物共生之美?
歐陽志云:國家公園不設“圍墻”,企業、社會組織、公眾都有很多的參與機會和很大的發揮空間,幫助國家公園實現有效管理、效益最大化。一是通過公益性保護,社會組織把國內外先進經驗和管理模式引入國家公園建設;二是通過志愿者形式,吸引志愿者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三是企業通過自然教育、生態游憩、物質產品開發等方式,宣傳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促進保護與發展的平衡。
目前,各國家公園在社會參與方面已作了有效探索,如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探索的由公益組織參與的保護小區模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吸引廣大志愿者參與保護與宣傳工作,此外不少企業以捐贈和合作等方式參與到國家公園的保護建設工作中。
為了進一步深化社會參與,讓更多人感受萬物共生之美,下一步國家公園要因地制宜、審慎研究,提出詳細的準入和禁止行為清單,規范特許經營企業的運營。同時,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管理機制、評價機制等,確保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國家公園資源。
記者:國家公園相關研究涉及多學科交叉領域,需要前沿科學技術支撐。國家公園研究院在促進國家公園高質量建設上,開展了哪些工作?已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歐陽志云:國家公園研究院是為了加強科技支撐國家公園建設成立的。研究院的定位為:面向國家需求,堅持國際視野,努力建成國家公園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研究和決策咨詢機構。研究院成立以來,整合多學科、多領域的科研力量共同參與,搭建交流合作與科普宣傳平臺,為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提供理論技術支持,促進國家公園理念傳播。
在中國科學院專項資金支持下,研究院針對國家公園領域的科學、技術與政策問題,組織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等單位技術團隊,從國家公園自然稟賦評估、主要保護對象監測技術與方法、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問題及政策、研究院基礎支撐建設等方面安排30項課題開展研究。在國家林草局相關項目支持下,研究院組織各有關單位和專家完成了第一批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編制評估、建設成效評估等工作,以及20余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創建設立材料審查和11個國家公園候選區的范圍分區論證。
由研究院依托單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成功申報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保護地保護成效與空間優化技術”項目,研發出集成照片、視頻、聲紋技術的國家公園“全物種AI識別App”;聯合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成功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首個有關國家公園的應急管理項目“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政策研究”,研究成果提交全國人大資源環境委員會、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在基金委組織的項目驗收中被評為“優秀”。
此外,在科普宣傳方面,研究院完成了《國家公園(中英文)》期刊創刊和發行,目前已經發行10期;出版《中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總體布局與建設實踐》等專著圖書;支撐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制作《國家公園的故事》系列紀錄片。
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請問您如何理解決定中的全面推進?
歐陽志云: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我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
我認為,決定中的全面推進可以從如下角度理解。
一是推進多方協調機制。國家公園作為全新體制,在管理機構設置、范圍分區劃定、矛盾沖突處置、人類活動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法律政策和技術挑戰。“全面推進”可以理解為國家將進一步加深多部門和多領域之間的溝通與配合,通過完善法律與政策、研發新技術與方法,協調解決現階段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同時,也要求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與相關地方政府、社會力量等多方形成合力,共同解決國家公園創建設立和建設面臨的各類問題,不將問題帶進新設立的國家公園,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
二是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創建設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提出到2035年在全國建設49個國家公園,目前已正式設立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還有44個待設立的國家公園。根據國家公園創建與設立程序,目前有一些國家公園候選區基本完成了創建任務,處于待設立狀態;有一些國家公園候選區批準進入創建階段,正在推進各項創建工作;還有一些國家公園候選區提出了創建申請。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全國人民均在期盼盡快設立更多的國家公園。決定提出“全面推進”,可以理解為在國家公園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我國將加快國家公園創建設立步伐,在2035年前,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文:張萌、臧振華,原標題:共建共享,將珍貴的自然遺產留給后代——訪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歐陽志云)